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当前资讯

中心概况

聆听外滩建筑背后的禁毒史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上海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鸦片进口和中转口岸,曾有“鸦片之都”之称。因此,这座城市的禁毒史在中国禁毒历史篇章中也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位于黄浦江畔的外滩是上海重要的地标,这里矗立着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历经沧桑,它们见证了上海禁毒的历史风云。

       5月23日,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馆联合上海科萌文化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聆听外滩建筑背后的禁毒史》直播活动通过bilibili平台播出,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邱育华老师和上海沪剧院的江紫珊老师担任了直播嘉宾。直播吸引了258人次。
       上海海关大楼(原称江海关大厦)顶楼雄浑悠长的钟声,在黄浦江上空回荡。循声前往,立即被眼前这座希腊古典式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所吸引,它的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上海海关大楼和禁毒有什么联系吗?在邱育华老师讲解下,历史的一幕幕重现在观众眼前。在清政府发动的两次大规模禁烟运动影响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革除鸦片陋习,领导国民进行一系列的禁烟运动,1912年1月1日起,江海关规定所有鸦片一律禁止进口,在当时起到了帮助国民抵制鸦片烟毒迫害的重要作用。

       随后来到上海海关大楼对面, 1919年,来沪的北洋政府监视焚土专员与驻沪特派员等一起在此主持了仅次于虎门销烟的第二大销烟活动。随后邱育华老师拿出一张张图片和线下观众互动,让大家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
       顺着镜头,一座具有文艺复兴气质的建筑映入眼帘。多少人曾遐想置身其屋顶花园享受法式下午茶,或是在夏秋季节坐在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塔式凉亭里眺望黄浦江夜景,你一定猜到了它是和平饭店,原来的汇中饭店。邱育华老师生动地讲解带观众又穿越到了1909年。在这一年,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国际禁烟会议——“上海万国禁烟会”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给以英国为首的各国鸦片利益集团施加了强大国际舆论压力,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他们对中国禁烟运动的公开阻挠。同时,在客观上壮大了清政府禁烟运动的声势,促进了禁烟运动的纵深发展。更为积极的是,万国禁烟大会开创了国际间禁烟禁毒合作的先河。
       在主持人珊珊老师优美动听的《紫竹调》歌声下,镜头切换到了黄浦公园(原外滩公园)。站定后,邱育华老师娓娓道来,原来1947年6月3日和1948年4月5日,上海市法院和市警察局两次在外滩公园当众焚烧收缴的大量毒品和烟具,彰显了当时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人民禁绝鸦片烟毒的魄力和决心。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本次直播观众了解了上海本土的禁毒历史,也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小故事,警醒大家毒品其实离我们很近,毒品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是无可挽回的,提示大家要珍惜生命,坚定不移地抵制毒品侵害。
撰稿:吉卉

评论(
发表评论